当心网络交易中的消费陷阱
数字化时代,网络平台功能不断交叉,衍生出很多新业态、新模式。应加强对预付式消费等难点问题及消费新业态、新模式的规制,严格落实法律规定,压实经营者主体责任,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。近日,中消协发布《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(2022)》,指出目前消费维权领域还存在诸多障碍,尤其是未成年人...
当心这种新型AI诈骗
近日,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,警银联动成功紧急止付336.84万元,剩余93.16万元正在全力追缴中。5月8日,内蒙古包头市公安局电信网络犯罪侦查局发布一起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。4月20日11时40分左右,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的好友突然通过微信视频联系他,好友告诉郭...
毕业季 求职警惕八大“陷阱”
现在正值求职季,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向职场。求职不易,还需警惕求职骗局。近日,人社部发布了毕业生八大求职“陷阱”及避“坑”提示。黑中介陷阱: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,向求职者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。他们的典型特征是没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等相关资质,以冒充或伪造相关资质骗取求职毕业生信息。这些非法职...
演唱会买不到票咋办?谨防这些购票诈骗套路
热门的明星演唱会、音乐节往往一票难求,不少歌迷转而购买个人转售的门票,殊不知这可能是诈骗陷阱。近日, 重庆龙坡警方就接到多起类似报警。5月21日,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杨家坪派出所接到市民胡先生报警求助,称其女儿小胡购买明星演唱会的门票被骗,损失近5000元。民警立即前往处置,发现小姑娘遭遇的可能是一个连环骗局。...
当心“刷脸”变隐私“裸奔”
近日,家住广州的杨女士在某健身房办理会员卡后发现,该店要求会员必须使用人脸识别,才可以进入。杨女士认为,健身房侵犯了自己的个人信息,要求健身房提供除人脸识别以外的其他认证方式,并向当地消费者委员会进行投诉。当地消委会认为,经营者在处理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应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和诚信原则,在使用人脸识别技...